07.2008 in Istanbul

 

「......那些最清晰的記憶,比方心靈創痛,亦復如此:我們的心智被它的力量給沖昏了,以至於無法弄得清楚,記憶的內容多麼貧乏,多麼只留梗概。
    我們如果研究討論、分析一件事實,我們只能夠依據它在我們心裡,我們記憶裡的樣子加以分析。我們能夠認識事實,但是只在過去的框架裡來認識。我們絕不可能以它目前當下的樣子,在它發展的過程裡去掌握它。
    可是當下畢竟和日後對它的回憶不同。回憶不是遺忘的相反詞,它是遺忘的一種形式。
    我們當然可以勤奮不輟每天都寫日記,並且把所有事件紀錄下來。可是有一天我們回過頭來重讀這些文字時,就會明白,它完全無法喚起任何一個具體的意象。更糟的是,想像力就算祭出來也無法幫助我們的記憶,並且重漸被遺忘的。因為當下,當下的具體面,作為一個被檢視的現象,作為一個『結構體系』,對我們來講還是一個未知的領域;因此,我們不知道將它留置在記憶裡或者用想像力來重建它。一直到死,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所經歷過的。」*

 

 

 

 




        其實想像力夠豐富的話,回憶中再微小但只要是重要且深刻的部分,還是有自我重建的可能性。但或許真實性被美好化抹煞而幾近不可見。但又,連自己都沒辦法確定是不是真實的了......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最近讀的作品一再提及同樣的一個概念:每一個當下、每一個時刻都是唯一的。我們註定是朝著死亡而去的,邊唱歌邊跳舞迎向確知的結局目的在於:以有意義的方式營造最獨一無二的過程。


        有時我貪心得過頭,大概是完美主義發酵(你說我總要最好最圓滿的),一不小心就頓留在一個不完美中,抱著已發生的過往埋頭苦思,製造憂鬱的假象。有時候只是懷戀,最美好的時光。因為我還不敢確定它是真的......


        但清醒後,告訴自己,何必抱著虛幻大於現實的泡沫?往前建構未來反倒實際多了。
        因為你也這樣說過:「Live for today, think for tomorrow.」
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 所以我抬起腳步,繼續往前走。









*資料出處:米蘭‧昆德拉/著(翁德明/譯)《被背叛的遺囑》,皇冠文化出版公司,2004.11,   p.125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dleave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